近日,我院消化內科團隊成功開展消化道早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手術過程順利。
患者趙**,男,67歲,因“間斷腹痛1年余”入院;颊哂1年前出現間斷腹痛,在我院行胃鏡及病理檢查示胃體高級別上皮內瘤變,采取口服藥物治療保守,效果不佳。近期患者再次到我院進行行胃鏡及病理檢查示胃體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為切除病變組織,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于11月2日在我院消化內鏡室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治療。手術過程順利,切除病變組織完整,便于進一步病理檢查及治療。目前患者已恢復流質飲食,可下床活動。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是在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新技術, 治療主要針對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變。方法是在內鏡粘膜下注射基礎上利用幾種特殊的高頻電刀將病變所在黏膜剝離而達到治療目的的內鏡下操作技術。通過ESD可完整地切除病變,達到根治消化道腫瘤的效果。讓更多的早期消化道癌能夠在內鏡下一次性完全切除,免除了開腹手術的痛苦和器官的切除。
ESD治療適應癥包括:
1、食管病變:
1)Barrett食管
2)早期食管癌:局限在粘膜層和沒有淋巴結轉移的粘膜下層早期食管癌
食管癌前病變:直徑﹤2cm的病灶采用EMR,直徑﹥2cm的病灶推薦ESD治療
4)食管良性腫瘤:包括息肉、平滑肌瘤、食管乳頭狀瘤等
2、胃病變:
1)早期胃癌 ①腫瘤直徑 ≤2cm,無合并 存在潰瘍的未分化型粘膜內癌;②不論病灶大小,無合并存在潰瘍的分化型粘膜內癌;③腫瘤直徑≤3cm,合并存在潰瘍的分化型粘膜內癌;④腫瘤直徑≤3cm,無合并潰瘍的分化型粘膜下層1癌。
2)癌前病變直徑﹤2cm的病灶采用EMR,直徑﹥2cm的病灶推薦ESD治療
3)良性腫瘤 如胃息肉、胃間質瘤、異位胰腺、脂肪瘤等,包括部分來源于固有肌層的腫瘤。
3.大腸病變:
1)巨大平坦息肉 直徑﹤2cm的息肉采用EMR,直徑﹥2cm的平坦息肉建議采用ESD治療,可一次性完整切除病灶,降低復發率。
2)粘膜下腫瘤 來源于粘膜肌層或位于粘膜下層的腫瘤,通過ESD可以完整剝離;來源于固有肌層的腫瘤,不主張勉強剝離。
3)類癌 尚未累及肌層的直徑<2cm類癌可以通過ESD完整切除,位于直腸的類癌一般可以切除。
ESD擴大了普通內鏡下切除的適應癥,成為治療胃腸道早期癌及癌前期病變的有效手段。通過ESD可完整地切除病變,達到根治消化道腫瘤的效果。與外科手術相比,ESD創傷小,患者易耐受,可以根據病變的部位、大小、形狀和組織類型制定合理的個體化治療方案,既能保證腫瘤的徹底切除,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組織及其功能,同一患者可接受多次ESD治療,同時一次也可以進行多部位治療。
消化道不適患者要及早進行胃鏡、腸鏡檢查,可直觀的觀察胃腸道粘膜的狀態,及早發現病變組織,真正做到早診早治,防患于未然!
肥城礦業中心醫院胃鏡室咨詢:3158481